赧王下五十五年(辛丑,公元前二六零年)
秦左庶长王龁攻上党,拔之。上党民走赵。赵廉颇军于长平,以按据上党民。王龁因伐赵。赵军战数不胜,亡一裨将、四尉。赵王与楼昌、虞卿谋,楼昌请发重使为媾。
赵国接受了韩国的土地,就看能不能守住这捡来的便宜了。终于在与秦军交战之后不敌,于是又想向秦国求和。
虞卿曰:“今制媾者在秦,秦必欲破王之军矣,虽往请媾,秦将不听。不如发使以重宝附楚、魏,楚、魏受之,则秦疑天下之合从,媾乃可成也。”
能看到更深一层的内在联系,虞卿真是具有独到之处。若没有谈判的资本,谈判势必不成,而虞卿的谏言就是要增加谈判的资本,可惜赵王没有采纳。
王不听,使郑硃媾于秦,秦受之。王谓虞卿曰:“秦内郑硃矣。”
作为一国之君,只看到事情发展的表面现象,实在是能力不足。
对曰:“王必不得媾而军破矣。何则?天下之贺战胜者皆在秦矣。夫郑硃,贵人也,秦王、应侯必显重之以示天下。天下见王之媾于秦,必不救王。秦知天下之不救王,则媾不可得成矣。”既而秦果显郑硃而不与赵媾。
想要谈和,就派人去谈和,谁知最后的结果是堵死了自己谈和的可能性了。
赵王没有理解到虞卿所考虑到的事情的内在联系,一厢情愿去谈和,结果适得其反,造成秦国不可能与赵国谈和,真是有些滑稽,有些可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