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个人都有独特的气质,但是平时都用在盲目和忽略中度过。人来此世,身外之物不曾有。人离此世,身外之物何必有。
本来都吃饱了喝足了,自心还是外求与诸物。所求所得,不要迁怒与人。可问自心。
世人的共性在于名利,体性在于先天。
学问的大小,与道联系不大。凡是后天识得,就有因果之循环。从先天到后天容易,后天到先天却难。
人的潜力在于,一种精神支撑。俗话说,哀兵易胜,穷寇莫追。这是不是意味着,有了一种脱离生与死的信念,事情会发生转机啊。
人的精神状态好了,身体也孬不了。人的精神来源于自心。
精气神三般灵物,就在自身。不是人不识,而是没有珍惜而已。
修行中常说要降服自心,这个问题,是不是远一点理解,天地有阴阳,人自身也有阴阳,降服是一种转换,而不是摒弃。
因为在阴与阳的循环中,也有刚与柔的作用。正如,修行的奇怪现象,欲求不得,欲速不达。
没得办法,自然之道,脱离不开阴阳循环之理。
天地既生万物,万物就是天地的杰作。修行要明天地之理,如此才能体道,悟道。效仿天地,脱离天地,直追大道。
先有道,后又天地,再有万物。脱离天地直接追大道,天地的道理,不要了吗。
认的清自身,识的明万物,懂的要自然,行的要诚心。才能近道。
修行无关他人,也不会影响生活,心通达了,境界就高了。
身体尚可攀登高峰,体会一览众山小的意境。
心又有何不可,通透豁达,乘自然之风,达方寸之巅。悟人生之真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