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齐帆齐微课 第107篇 1252字, 累计191935字】
去年四月进入简书写作,我开始是以散兵游勇的方式单打独斗,艰难地坚持了近9个月。今年1月开始,我加入了齐帆齐基础写作成长营的学习,我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写作组织。
在老师和学友们的带动下,我开始学习故事、微型小说等文体的写作,虽然兴趣很浓,写作不停,但由于基础功底不扎实,写出来的东西,大多很平淡,缺乏感染力,不能打动读者。
幸运的是我参加了齐帆齐老师的故事私房课的学习,得到齐帆齐老师、潇湘清尘等多位老师的指导,及时指出我在写作中存在这些问题,其根本原因还是阅读量不够,所以写出的文章才缺乏感染力,不能打动读者。
昨天,潇湘清尘对我写的《三吊枣粽》的进行点评,她以在群里的点评意见是:
这篇文章我觉得写得很感人,字里行间情真意切,我在看的时候,能够感受到作者写此文时的一些情绪,我觉得作者比较适合写传统散文,可以往这方面好好发展。
给这篇文章提一个优化的建议。我觉得作者的叙述是比较流畅的,具体遣词造句的表达,也比较的质朴、隽永,但是整体的感染力不够。
感染力和笔力有关。那么笔力该怎么提高呢?笔力,是一个需要长期积累、不断练习并且修改自己文章的过程。所以最好的方式是先大量的多看名家的作品,然后多做模仿。
在看的时候,我建议你可以把你觉得好的句子大声的朗读出来,因为你只有通过大声朗读,才能真正感受到文字中具体的律动,然后从模仿开始练起。
老师的点评建议如此中肯、具体,我认真进行领会,并对自己过来的写作进行反思,让我深受启发、深受感动,受益匪浅。
的确,我虽从事文字工作多年,但对文学作品知之甚少,读得更少,要从事文学创作简直是有先天营养不足和缺陷,所以都会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。对于文学作品的阅读,去年开始有所涉猎,但毕竟起步太晚,起点很低,虽有所收获,但离文学创作的要求差距甚大,必须奋起直追,恶补阅读这一课,把过去的欠账尽快多补一些回来。
在老师的再次点评指导下,自己计划下一步在阅读方面要多下功夫,下苦功夫、下笨功夫,采取听、读、看相结合的方式,有针对性阅读名著和名家作品,来增加自己的阅读量,提升写作技能。
阅读的作品先把重点放在小说和散文的世界名著、中国名著及中国和世界著名作家和作品上。
先用一年左右的时间,阅读世界最著名和中国最著名的小说和散文,然后再用一年左右的时间结合自己的特点和发展方向,有针对性地选择世界著名或中国著名的作家的系列作品,进行重点研读,掌握其写作特点和方法,并在此基础上模仿学习,并形成自己的风格特点。
在阅读方法上,采取听、读、看相结合,加深印象。凡是能找到语音的名著,先听语音播报或专家的讲解,对原著有个大致了解以后,再读原著,以提高阅读效率,对重点章节、重要情节有针对性重点阅读学习,边读边记笔记、写学习心得感悟。在通读原著的基础上,再原著改编的电影,加深理解和学习。
在时间进度方面,原则上一周一本名著,听、读、看、写四到位。对国内的古典名著,阅读有一定难度,视情调节时间,原则是效率优先,效果优先,保证数量,更注重质量。必要时要反复读、反复听。阅读后多交流、多分享,检验和巩固阅读效果。